2)第523章 红姐的好意_草根律师也有春天
字体:      护眼 关灯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
  其实他的生活一直比较单调,周末除了看看书,与关系要好的几个朋友,比如万胖子、六哥、红姐等聚餐外,就是在网上解答问题,开拓案源,偶尔会去老牛的茶馆聊聊业务取取经。

  王川在西单图书大厦一层的图书专区,翻看着法律专业书籍,这里的图书除了出售外,还可以免费阅读,相比于买回家阅读,他更喜欢在图书大厦看书。原因无他,省钱!

  因为书架上摆放的法律类的书籍大部分都属于专业书籍,专业书籍大家都知道的,需要的可值万金,不需要就是一堆废品,而且促销活动很少。

  这有点像工具书--字典,这么多年了,很少会看到牛津词典、新华字典等知名字典降价,如果降价了肯定内容也缩水了。

  市场上有些自费出书的律师写的书很便宜,内容也很浅显,有的纯粹就是粗制滥造,东拼西凑,根本不适合法律人士阅读,充其量给老百姓普普法,用作广告推广。

  古人云:道不贱卖!律师在执业过程中获得的经验、方法和知识也可以理解成一种道。律师通过学习和生活阅历,总结出的诉讼技巧是一种综合技能,是律师的生存之道,即便再有时间律师也不会把自己会的全部都写在书里,至少要留下一两手绝活,作为压箱底的本事,否则拿什么去跟同行竞争。这也是人之常情。

  所以越是便宜的书写的内容越是空洞或者说浅显,对于专业人士来说阅读的价值相对越小,定价比较贵的书相比之下内容更丰富些,更可读一些,当然这只限于专业书籍。

  当然有一种人比较例外,那就是人们嘴中的“大家”(不说“专家”是因为现在的“专家”太多了,水分也很大,已经有了贬义的倾向),“大家”敢写是因为他们有把握,即便别人把他们写的书都看懂了也超越不了作者本人。因为他们本身在行业里就是一面旗帜。

  做律师的(特别是诉讼律师),一般只会看最高院和各省法院出的文件、案例,从而判断司法机关的裁判标准,便于日后执业。

  即便看其他书籍目标也很明确,行业内知名专家和法官出的书是首选,另外在圈里具有一定成就的知名律师出的书也是不错的选择,可以借鉴。

  但说回来了,法律法规每年都有变化,裁判尺度也会调整,只有实践才能出真知。像医生一样,律师的实践性非常强,不是读几年大学,再加上几年研究生就能胜任的。

  所以王川在办案子的同时,有空会来西单图书大厦读书增加理论知识,以便达到知其然知其所以然。

  有人曾说过:书,非借不能读!

  王川舍不得花钱买书,最经济的方法便是来图书大厦“借书”看,当然真碰到自己喜欢的书,也会花钱买,但那是极少数情况。

  西单图书大厦虽然不是图书馆,但是来看书的人还是不少的,只要是稍微宽敞点的地方或坐或站都有人在看书,更不用提为数不多的座椅了。

  王川不到十点就到了西单图书大厦,选了本专业书,站在书架旁一看就是两个多小时,站累了来回溜达下,接着看。

  请收藏:https://m.bigee.cc

(温馨提示: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,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)
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