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)第五十五章 雁归万重浪(1)_夜阑京华
字体:      护眼 关灯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
  那天船启程后,海河港口正式关闭。

  那是1930年的冬天。北方战事停息,一片繁荣。

  谢骛清南下后,她和谢家二小姐保持电报往来。

  谢骋如从谢家落败,定居上海法租界。她成了谢家唯一明面上和革命无关的后代。

  因两人都是女孩子,更有讨论性。不知不觉,南谢北何,成了商界两个叫得响的名头。

  北上的南方商人,提到谢二小姐,无不提到她的乌木墙壁的大客厅,客厅里客来客往,招待进步文人,下野政客。春节,有一个进步文人带着谢二小姐的荐信,找到天津何九府上,于茶室内,来客穿着深灰色的单布鞋,刚从火车站赶到。

  胡盛秋招待他,何未在茶室偏门,听他们说,文人想去北平办报:“日本人办了《顺天时报》,占据北方的舆论战场,其心可诛啊。”

  胡盛秋出身报业,闻言,心有戚戚,为这中年文人添茶说:“如今的北平没了政治桎梏,倒成了文化中心和旅游胜地了,恰适合办新报纸。先生若有心,盛秋私人可以帮忙。”

  两人就北方报业,谈到北平的宣南,从民国初年回望清朝末年,从报业谈到曾宣南的学子们。胡盛秋感叹,当初戊戌六君子被杀于宣南菜市口,距今不过三十多年。

  他们冥冥中看到,该是欣慰的。

  何未不便面见进步青年,等胡盛秋送走人,挑开帘子,进了茶室。

  “他讲的我心潮难平,”胡盛秋对她说,“《顺天时报》的影响确实大,眼看着他们在渗透言论。若不是跟着二小姐能做更多事,我都想回宣南,办一份报纸,同他们斗上一斗。”

  “你如今看得更远,就要做更多,”她在椅子里坐了,“刚才你说戊戌六君子,二叔过去常说他们。我们年纪差不多,见不到当年行刑,民众鼓掌叫好的情形。”可悲至极。

  二叔那辈人,说起行刑场景,常红着眼将早已讲过数遍的话再说一遍。

  烂菜叶不停投掷到几人身上,他们被菜叶砸得寒心。行刑的刀钝,砍了二十几刀。谭嗣同至死不求饶,誓要用一腔热血浇醒中国人。

  后来,南方出了蔡锷将军,曾是谭嗣同的学生。

  而后,南昌起义的人里,又有蔡锷的学生。

  有许多东西,从无惧肉|体的消亡。

  有人中途忘记了,先辈曾洒过的鲜血是为什么,但总会有人接着走下去。

  白珠帘子晃动下,小婶婶端着两杯热的花雕酒。

  何未和胡盛秋不解,小婶婶笑着道:“九爷说,今天是个好日子,比利时在天津的租界收回了。让我热了酒,招待大家。”

  她不好喝酒。胡盛秋径自取了两只杯子,轮流饮尽,亮了杯底。

  他一个江苏人,为革命入京,至今没回过家乡,这花雕真是许久未喝了。

  1931年的小年夜,她在天津发了一场高烧。

  请收藏:https://m.bigee.cc

(温馨提示: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,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)
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